研究显示,母体的体核温度可以影响胎儿的细胞分裂,并导致神经管畸形、胎儿发育异常和先天性心脏病等。母亲体温达到38.5℃~39.5℃时,就存在相关风险。而无论是直接使用退烧药,还是通过抗病毒药物治疗间接减少流感患者症状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都可能降低这种风险。
也有研究显示,妊娠或产后2周内的女性患者是发生重症流感和流感并发症的高危人群。中晚期妊娠女性患流感后,易并发肺炎并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至ARDS,进而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窘迫及死胎。
此外,有对照研究表明,妊娠期女性发生流感2天内未行抗病毒治疗者的ICU入住率和病死率,均较早期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对照组明显增加。因此,相关指南建议对妊娠或产后2周内女性的确诊或疑似流感,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及相应治疗。2妊娠期感冒该如何治疗?相关共识认为,对于妊娠期普通感冒或流感患者,可采取以下处理方案:(1)嘱患者注意休息,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细菌感染。(2)由于目前还没有针对普通感冒的特效抗病毒药物,该类患者一般不使用抗病毒治疗。
(3)如患者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需使用退热药。可通过温水擦浴、冷毛巾湿敷、使用冰枕、在腋窝、额部和腹股沟部放置冰袋等物理方法降温。
(4)如患者体温超过38.5℃且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或发热导致患者有明显不适,应选用适当的退热药物进行治疗。(5)如上所述,对于确诊或疑似的妊娠期流感,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6)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及时住院治疗。3妊娠期感冒该选用什么药?目前认为:妊娠期患者退热时,以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最小,可用于妊娠各期患者,宜作为首选。而对于该药之外的其他药物,则缺乏令人信服的指南或共识。
由于妊娠期女性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在用药时,不仅要考虑母体状况,还要兼顾胎儿的健康。所以,迄今为止,人们很难找到针对妊娠期女性用药的权威性指南或共识。鉴于这些情况,建议临床医生在处方时,除了参考现有的指南,更要详阅相关药物说明书,以避免不要的麻烦。
4妊娠期能否使用其他常用的感冒药?相关指南和药物说明书一般不推荐妊娠期患者使用止咳化痰药。并将苯海拉明和扑尔敏、羧甲司坦、可待因,以及各类复方感冒制剂、复方止咳化痰药等均列为了禁忌症。
此外,妊娠首3个月内禁用愈创木酚甘油醚、氨溴索和右美沙芬。但那可丁、乙酰半胱氨酸、厄多司坦和伪麻黄碱等,则缺乏明示。
5如何看待妊娠期用药分级系统?为了方便医师和妊娠期患者用药,FDA根据药物对胎儿危害性的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数据,于年建立了妊娠期用药分级制度,并将相关药物分为A、B、C、D、X等5个级别。其分类标准如下:A类:在设对照组的药物研究中,在妊娠首3个月的妇女中未见到药物对胎儿产生危害的迹象(并且也没有在其后的6个月内具有危害性的证据)。该类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甚微,妊娠期患者可安全使用。B类:在动物繁殖研究中(未进行孕妇的对照研究),未见到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或在动物繁殖性研究中发现药物有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并未在设对照组的、妊娠首3个月的妇女中得到证实(也没有在其后的6个月内具有危害性的证据)。该类药物在有明确指征时可慎用。
C类:动物研究证明药物对胎儿有危害性(致畸或胎儿死亡等),或尚无设对照的妊娠妇女研究,或尚无对妊娠妇女及动物进行研究。其只有在权衡对孕妇的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之后,方可使用。
D类:已有明确证据显示,药物对人类胎儿有危害性,但尽管如此,孕妇用药后绝对有益(如该类药物可挽救孕妇的生命,或治疗用其他较安全的药物无效的严重疾病)。这类药物一般应避免应用,但在确有应用指征、且患者受益大于可能的风险时,可在严密观察下慎用。X类:对动物和人类的药物研究或人类的用药经验表明,药物对胎儿有危害,而且孕妇应用这类药物无益,因此禁用于妊娠期和可能怀孕的患者。附表:部分常用药物的FDA妊娠期用药分级表注:*妊娠早期使用时为D类;?妊娠高血压患者使用时为D类。孕妇课堂wlmqyf每日医院产科孕妇课堂:课程预报,课程精彩回顾,产科最新资讯。点击“阅读原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