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头癣治疗
水疱型脚癣
脚癣治疗方法
治疗脚癣
脚癣症状
股癣治疗

1206德健康笔记来了下周的答疑

本周笔记热辣辣出炉~

送上笔记前

温馨提示一下

洛杉矶时间逢周三晚上20:15

(北京时间逢周四中午12:15)

每周一次

一名专业医生入群

为您解忧哦!

加群主好友

马上拉你入群收听

扫这里~

下周答疑,

洛杉矶时间本周日就截稿喇~

还没提问?

赶紧美国德成行

点“德优惠”--"问医生"就好喇!

匿名提问

隐私保护妥妥哒~

神马?

不会打字?

语音留言订阅号吧~

客服妹妹肯定帮到你

现在,

马上送上热辣辣的本周答疑笔记~

年12月06日

星期三

本期热门标签

头痛面瘫

手脚冰冷

香港脚

失眠

带状疱疹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学历、医学学士、全科医学(中医类)主治医师。从事中医学习及临床工作二十年,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体质辨析和调理。

1

头痛面瘫

提问一:

两年前开始总是头疼,后来就有些面瘫,现在感觉两边脸不对称,有一遍眼睛还比较突出。怎么治疗调理好呢?

相关信息:女性,年龄31-40岁之间,体重介乎于51-60kg之间。大便正常,睡眠正常,月经前后不定,有乳腺疾病,偶尔喝酒,没有抽烟习惯,没有慢性病史。

杨医生:

成年人,渐进性出现头痛、面瘫、面部不对称、以及单侧眼球突出的情况,一般要考虑脑血管病变、面神经病变、以及颅脑肿瘤等多种疾病,最好及时去专科医生处做相关的检查,如CT、磁共振等,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单从中医治疗调理来说,如果没有明确诊断,我们一般对症处理。

考虑患者出现了头痛、面瘫、面部不对称等头面部的症状,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巅高之上,唯风可到”,所以这些症状的出现,中医一般认为多与“风”邪致病有关,治疗上多用祛风通络、或平肝熄风之法。

对于出现了疼痛的情况,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所以治疗上多用活血通络之法,以起到止痛的效果。另外,中医理论也认为:久病入络,对于各种病程长的疾患,也应该使用一些通络活血的药物,特别是一些通络活血的虫类药物,往往能起到不错的治疗功效。

此外,因为有面瘫、头痛、面部不对称、以及单侧眼球突出的情况,这些症状较为“奇怪”,中医有:怪病多因痰作祟的说法,也要考虑痰邪阻络致病的因素,所以在治疗上,也可以使用一些消痰散结的药物。

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重头颈部位的保暖,注意放松心情、保证休息和睡眠。汤水方面,可以用蝎子炖瘦肉汤(成分有:新鲜土茯苓一斤、生蝎子一两,瘦肉八两),或者用天麻15克、川芎5克、白芷5克,炖鱼头一斤食用。中成药方面可以服用复方血栓通、华佗再造丸等。

也可以用中药方剂:牵正散加减(全蝎5克、僵蚕10克、天麻15克、防风15克、蒺藜15克、葛根15克、白芍15克、陈皮5克、法半夏15克、丹参15克、怀牛膝15克、甘草5克),煎水服用。

2

月经不规律手脚冰冷上火

提问二:

我的月经最近几个月老是不规律而且还量少颜色深,冬天经常手脚冰冷,但是又很怕热,很容易出汗,经常上火口腔溃疡一波一波的没消停过。

相关信息:女性,年龄21-30岁之间,体重介乎于41-50kg之间。大便稀溏,睡眠不足,没有喝酒,没有抽烟习惯,月经先后不定,有慢性呼吸系病史。

杨医生:

衡量女性月经正常与否,一般可以从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来综合考虑。

对于二、三十岁的育龄女性来说,如果近几个月出现阴道出血不规律,且量少色深,一定要先排除是否是妊娠,因为妊娠女性先兆流产,也会有相似的症状表现。如果排除了妊娠的可能性,一般考虑是月经病。

医学上,对于月经周期每次提前或退后不超过7天的,都是属于正常情况,提前或推迟超过这个范围,则考虑是中医妇科的月经先后不定期;

月经每次的来潮时间即经期,一般2到7天都属正常;对于每次月经的经量,是35ml到80ml左右,如果月经量明显少于这个标准,加上颜色又深暗,那是属于不正常的,考虑是中医妇科所说的月经过少。

考虑到该顾客平时有冬季手脚冰凉,天热时又怕热,容易出汗的情况,一般考虑,该顾客的体质可能会有肝肾阴虚、血虚的情况。阴虚会导致虚火上炎,所以出现反复口腔溃疡的情况发生,血虚则会出现月经量少的情况。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往往工作生活繁忙、或压力较大,容易出现肝气不舒,肝郁气滞的情况出现。肝失疏泄,胞宫不能按时满溢,所以出现月经先后不定期;气滞不能推动血行,所以出现血液淤滞,见到经血瘀暗的情况。

所以针对该顾客的情况,治疗调理方面可以以疏肝理气、滋阴养血、补肝肾为主,注意不要用过于温燥的食材和药材。

中成药方面,可以选用逍遥丸和知柏地黄丸,最好用淡盐水送服。也可以用:柴胡10克、白芍15克、山芋肉10克、熟地黄15克、淮山15克、茯苓15克、怀牛膝10克、甘草10克、知母15克、益母草10克,每日一剂煎水服用。

日常保健方面,肝肾阴虚、或血虚的人群,一定要避免熬夜,不要吃煎炸热气的食物;也不要因为自己觉得容易上火,就过食一些清热祛湿的食物,如冬瓜汤、苦瓜汤等,这些食品因寒凉泄热,容易伤脾胃,影响气血生化,也容易过伤阴分,导致虚热更甚。

3

失眠

提问三:

医生你好,本人最近本年来睡眠质量差,难以入睡,开始时候还试过失眠,睡不着的时候心情烦躁,导致更加难入睡,第二天伴有头痛、头重,最近还有牙痛,吃了清热消炎灵之后状况好转,失眠状况减少,现在一个星期只有一两天要到2点以后才能入睡,请问医生如何调理或者吃什么药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相关信息:男性,年龄51-60岁之间,体重61-70kg之间,大便干硬,晚睡,经常喝酒,有抽烟习惯,没有慢性病史。

杨医生:

中医所说的失眠是指:睡眠时间深度不足,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临床上多可见:入睡困难、睡眠轻浅、易醒多梦等表现,由于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熟,醒来后常见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及心神不宁等表现。

失眠可分为:实证和虚症两种类型。该顾客体重正常不瘦弱,从他有入睡困难、伴有大便干硬、心烦、牙痛,平时经常饮酒,服用清热消炎灵后,睡眠有改善的情况来推断,主要属于实证的失眠。

实证的失眠,一般由心火炽盛,或由肝郁化火、或由痰热内扰,从而导致火盛扰心,影响睡眠。

该顾客饮酒的习惯,从中医来说,饮食不节、饮酒容易损伤脾胃。中医有云: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功能减弱,气血生化乏源,心神失养;同时脾失健运,导致脾胃困湿,化生痰浊,久而化热、从而导致痰热扰心,影响睡眠。

又因为胃肠积热,腑气不通,所以导致大便干硬;胃火炽盛导致牙龈肿痛。同时睡不着觉心烦,容易导致肝郁,郁而化火,火扰心神,则加重失眠。

因此,该顾客想要改善睡眠,因该以清热化痰、疏肝健脾、重镇安神为主。中成药方面,可以选用具有消食导滞功效的同仁堂保和丸,加上具有重镇安神功效的珍珠末或琥珀末一起服用。

也可以用太子参15克、白芍15克、独脚金15克、象牙丝15克、煲瘦肉水食用。

也可以用中药方剂,温胆汤加减。成分有:柴胡10克、白芍15克、陈皮5克、法半夏15克、竹茹15克、枳实15克、厚朴15克、甘草5克、夜交藤30克、合欢皮15克、珍珠母30克、太子参15克、大黄15克焗服,每日一剂,煎水服用。

4

带状疱疹

提问四:

一周前发现左侧胸背部皮肤,出现红色水疱,伴有疼痛,疼痛夜间特别明显。看过医生,西医诊断是带状疱疹。请问:是不是民间所说的“生蛇”?除了用西药治疗,中医有其他治疗方法吗?要注意什么?饮食需要戒口什么?

相关信息:女性,年龄40岁,体重介乎于51-60kg之间,大便正常,晚睡,月经前后不定,没有喝酒,没有有抽烟习惯,没有慢性病史。

杨医生: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蛇串疮”,民间也称为“生蛇”也有叫做“蜘蛛疮”、“缠腰火丹”“蛇缠腰”等名称。

它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簇集性水疱,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有显著的神经痛及局部淋巴结肿大。

该病的病程,儿童及年轻人约2到3周,老年人约3到4周,愈后较少复发,但有些人患者会遗留后遗神经痛,影响生活质量。

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的原则为:止痛、抗病毒、消炎、缩短病程、预防感染,一般会给予抗病毒药、抗菌素、神经营养药、消炎止痛药等。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一般分为疾病初期的肝胆湿热型,和脾湿肺热型,以及疾病后期的气滞血瘀型,早期给予清肝火、利湿热的药物,如龙胆泻肝汤加减,或用成药龙胆泻肝丸、板蓝根冲剂等;后期给予行气活血止痛的药物,如失笑散加减,或用成药大黄蛰虫胶囊、西黄胶囊等。

外用方面,可以用中成药如:外用紫金锭以温开水调或绿茶水、苦瓜汁等调开,外擦皮疹患处。

除了口服药物治疗,还可以配合针灸、频谱、激光、红外线等理疗方法,可以起到控制炎症、缓解疼痛、促进恢复的作用。

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中医强调戒口的重要性。一般认为,带状疱疹患者在患病期,以及在疾病愈后的一段时间内,最好饮食方面要有所注意,禁吃海鲜、咸水鱼类、以及腥发的虾蟹、螺类、贝壳类;不吃公鸡、鲤鱼、牛羊肉、狗肉、鹅、鸭、竹笋、芋头、糯米、蚕豆、咸鸭蛋、椰菜、辣椒、以及煎炸、烧烤等;不饮浓茶、咖啡、酒类;不吃芒果、榴莲、荔枝、菠萝、沙糖桔、提子、哈密瓜、龙眼等温性、高糖分的水果。

带状疱疹的发生与个体的免疫力有关,所以日常生活中,还要做到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尽量减少感冒的。

5

香港脚

提问五:

天气潮湿闷热时反复出现脚趾痒,时有水疱、脱皮、有臭味,是不是常说的香港脚?该怎麽处理?

相关信息:男性,年龄45岁,体重51-60kg之间,大便干硬,晚睡,没有喝酒,有抽烟习惯,没有慢性病史。

杨医生:

癣是发生在表皮、毛发、指(趾)甲部位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发生在脚部的称为脚癣,俗称“香港脚”,又叫“脚湿气”。

脚癣主要发生在趾缝,也见于足底,按其临床表现,可分为水疱型、糜烂型和角化型三种。症状上可见到糜烂、水疱、脱屑等表现,该顾客的情况确实要考虑脚癣的可能。

当然,脚部皮肤出现瘙痒,伴有水疱、脱屑的表现,也应该考虑湿疹的可能。湿疹和脚癣的鉴别,除了症状表现,主要是看致病因素,是否由真菌感染所引起。所以出现了上诉症状,我们最好先不要自行涂抹外用药,可以先做一个皮肤真菌镜检、或培养,以明确诊断指导用药。

患上了脚癣等浅部真菌病,一定不能使用诸如皮炎平等,只含有皮质类固醇成分的止痒药膏,因为这样只会暂时缓解瘙痒,反而不利于致病真菌的控制,迁延了病程。同时还要注意,尽量穿着透气的鞋袜,保证足部干燥,注意鞋袜消毒等,不要给致病真菌创造有利的滋生环境。

治疗上,西医一般给予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物:如达克宁乳膏、兰美舒等,对于癣顽固难治者,可用抗真菌药内服和外用: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

中医治疗,可以使用一些清热、除湿、止痒、杀虫的中药煮水外洗,可以迅速起到消炎止痒、收敛除味的目的。这里推荐可以用:飞扬草30克、苦参30克、花椒30克、明矾30克,煎水外洗,早晚各一次。

敬请北美最大参茸药材商城

——德成行——

养生臻品VIP直送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殿疯症状初期图片
常见的白癜风发病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xtougaoz.com/jxzlff/135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