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患者为中年女性,长期失眠史,因失眠反复就医,医院诊断为“顽固性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曾服多种中成药、西药,症状均无好转,服安定每晚仅可睡眠2小时。曾于针灸科针刺治疗3个月,疗效欠佳。后患者辗转就诊于治未病中心。患者刻下症见舌质紫暗有瘀点,舌下静脉迂曲怒张,符合放血指征,患者自述有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均宜适合放血治疗。故先于左膝腘窝处放血,色黑质粘稠,至滴尽约15ml左右,患者自觉良好,复要求右膝放血,亦色黑质粘稠,至滴尽约20ml左右。行放血术后,患者自觉双腿轻松灵便,头脑清凉,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患者家属深表感谢。
患者反馈较佳
刺血疗法刺血疗法古称“启脉”、“刺络”、“砭石法”,今又称“刺络刺血疗法”、“刺络疗法”、“放血疗法”等。刺血疗法是中医学中古老而独特的一种针刺治疗方法,因其简便、有效,在我国绵延数千年而不衰。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砭石疗法便是刺血疗法的早期雏形。
刺血疗法是《黄帝内经》时代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其认识包括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等多个方面。《内经》中有近半数的篇幅论述针灸学的内容,尤其是《灵枢》所记载的针灸理论更为丰富而系统,而在《内经》所涉及到的针灸疗法中,刺血疗法占据约一半的内容:《内经》篇文章中,有48篇(其中《素问》有20篇,《灵枢》有28篇)涉及到刺血疗法,足以说明刺血疗法是《内经》时代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刺血疗法的原则01血实有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血实宜决之”。《素问·调经论篇》指出血实有余的病证可用刺血疗法治疗。
02经络瘀滞或邪入血分郁结不解《素问·针解篇》:“菀陈则除之者,去恶血也”。
刺血疗法施术指征:《灵枢·血络论》:“血脉盛者,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则而泻之万全也,故无失数矣。……”即见坚硬怒张的赤色血络,无论上下、大小均可刺之。《素问·调经论篇》“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
刺血疗法的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综合《黄帝内经》中所描述的疾病来看,热和瘀所致疾病占据刺血疗法疾病谱的主体。《内经》中刺血疗法的功效可以归纳为“泻热祛邪”、“化瘀通络”两点。
1.泻热祛邪
刺血疗法具有良好的清热泻火,宣畅气机的作用,热病或外感病而病性属实证者,皆可用刺血法泄热以祛邪。《素问·刺热篇》主要论述刺血治疗热病,如:“肺热病者......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灵枢·热病》中言“: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腘中及血络,出血”。《灵枢·刺节真邪》:“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虚者补之,血实者泻之”。后世张景岳也明确指出:“三棱针出血,以泻诸阳热气”。
2.化瘀通络
刺血疗法的另一个作用是“去恶血”,《素问·针解篇》:“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具有疏通经络、条畅气血、祛除瘀滞的作用,适用于血郁经络或血瘀局部诸证的治疗。《素问·调经论篇》谓:“孙络外溢,则经有留血......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疾”。临床上,“久病必瘀”,而由血瘀所致的血管神经性疼痛、中风后遗症、疑难病证以及各种因损伤引起的肿胀、疼痛等都可以采用刺血疗法进行治疗,收效显著。
刺血适应症目前临床应用刺络放血多治疗实证,《内经》中也用于治疗虚证。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对心、脾、肺、肾之实证、虚证,均用刺络放血法。《素问·三部九候论》云“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就是说无论虚证实证,必先刺血疏通经络,然后再调虚实。此处所言虚证的机制在于瘀去新生,邪去正安。此外,也多用刺络法治疗久病,《灵枢·终始》曰“久病者,邪气入深......必先调其左右,去其血脉”。
刺血的注意事项及禁忌症1疾病禁忌刺血疗法的主要作用为祛瘀、泻热,临床主要应用于实证、瘀血证、热证,要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方能实施。《灵枢·五禁》篇中提到“五夺皆不可泻”,提示后世医家凡临床见到明显虚证或体质虚弱的患者,需慎用刺血疗法治疗,以免犯“虚虚”之戒。
2出血量要适度《内经》中既不提倡过度出血,也不提倡出血过少,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而适度出血。这里所说的适度,主要是指对健康或生命没有危害而又能达到治病的目的。《素问·刺腰痛篇》云:“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血液的颜色是医家诊断病情的重要依据。
3不可点刺过深任何针灸操作都不可针刺过深,刺血疗法针具粗大,尤需注意。《素问·刺禁论篇》中言:“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刺足下布络中脉,血不出,为肿......刺气街中脉,血不出,为肿鼠仆。刺脊间中髓,为伛。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为聋......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刺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不屈伸......刺腋下胁间内陷,令人咳。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
4患者状态禁忌刺血操作受患者当时状态的限制。《素问·刺禁论篇》中言:“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故刺血治疗应该病人比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而在醉酒、大饱、大饥、大渴、大惊、大怒等情形下,人体气血易出现逆乱,不但于治疗无益,还易出现晕针等反应。而刺血结束后,由于邪气方去,正气未复,也不宜醉酒、过饱、过饥、过渴、大怒、大惊,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有病弃血如泥基j无病惜血如金治未病中心简介治未病中心成立于年,是集中医健康体检、亚健康咨询、中医健康管理、慢病管理、中医健康教育、提供中医健康保健产品等全方位医疗服务的科室。中心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相结合,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开展以中医特色健康管理为基础,以患者需求为导向、贯穿检前、检中和检后的私人定制中医体检服务。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重点培育专科,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标志着本中心中医养生、预防保健工作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中心由中医健康体检、中医健康管理(治未病门诊、膏方门诊、亚健康调理室)、慢病管理及中医药特色干预4部分组成,秉承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重视天人相应,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疗法,针对健康、亚健康、易患疾病人群、慢性病患者及病后康复等服务对象,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中医健康指导、中医健康状态评估、中医健康干预及中医健康管理效果评价。以现代诊疗技术为基础,中医药特色干预为手段,汇聚名医,提供方便、快捷的检后服务,对多种常见慢性病实行全面管理,实现科学化管理、人性化服务。
-
长医院
文章来源:治未病中心
撰稿:刘彦辰
责任编辑:姜旭阳
医疗-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