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名:二丑、黑白王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寒;归肺、肾、大肠经。
治肝硬化腹水之常用药
牵牛子有毒,药性峻猛,少量使用能够通便,多量使用则泻下如水,用于腹水、水肿等。《本草纲目》记载,牵牛“治水气在肺、喘满肿胀、下焦郁遏、腰背肿胀、大肠风秘及气秘卓有殊功。但病在血分及脾胃虚弱而痞满者,则不取快一时及常服,暗伤元气也。”现代临床上,牵牛子主要被应用于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炎水肿、脚气、胃痛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治疗中。
牵牛子小档案
牵牛子又叫做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花期每年6~9月,果期每年7-10月。生于山野灌丛中、村边、路旁;宜栽培。牵牛子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属于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的成熟种子均可作为中药材使用。表面灰黑色者,称为黑丑;表面淡黄色者,称为白丑。一般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再晒干,生用;或用小火炒至微鼓,放谅,即为炒牵牛子
功效主治:
功效:泻下,逐水,杀虫,去积
主治:1.用于积滞便秘患者。2.用于水肿、腹水、大小便不利等症。3.用于痰湿壅肺引起的咳嗽喘急等症。4.用于蛔虫、姜片虫、绦虫等引起的虫积腹痛,
鉴别选购
有种说法认为“黑丑泻水利尿的作用较强,白丑治疗痰湿壅肺引起的咳嗽喘急较好”,但现代研究分析,黑丑与白丑并无区别,无须分用,可将两者混合,打碎,同等使用。
1.牵牛子需打碎入煎剂,常用量为3~10克。大剂量使用牵牛子会引起呕吐、腹痛、腹泻、黏液性血便、血尿,其至昏迷、语言障碍等不良反应、炒牵牛子副作用较生牵牛子少。2.孕妇忌用。3.体质虚弱、脾胃腿弱或气虚腹胀者,不宜用。4.用于痰湿壅肺引起的咳嗽喘急时只可暂用,不宜久服。5.牵牛子不可与巴豆同用
药膳养生
1.通便,下气,泻水,消肿
牵牛子粥:粳米适量煮粥,再加入牵牛子末1克、生姜2片,稍煮,空腹食用,从小量开始逐渐增量。适用于大便秘结、小便不利、水肿臌胀、脚气浮肿
2.行气消积,润肠通便
三子润便茶:苏子15克,菜菔子20克,牵牛子10克,用沸水冲泡,代茶饮,可冲泡3~5次
蜂蜜牵牛子丸:黑牵牛子30克,桃仁15克,捣碎,加入蜂蜜适量调匀制药丸,每丸10克,每日饭前1次,每次2丸,连续7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热结便秘。
古今验方
1.杀虫驱蛔
炒牵牛子60克,炒槟榔30克,使君子肉50粒,研细末,每次3~5克同白糖适量和匀后1次服下,每日1次,连续3天。适用于小儿蛔虫病
2.治疗腹痛
炒牵牛子50克,研细末,红糖水冲服,每次2克,每日3次。适于气滞腹痛、食积腹痛。
3.治疗小儿夜啼
牵牛子7粒,研末,温水调糊,外敷于小儿脐部。
4.治疗麻疹
牵牛子15克,白矾30克,面粉少许,共研未,醋调,外敷于足底涌泉穴。适用于麻疹患者
5.泻火止呕
黑牵牛克,积实18克,厚朴18克,酒炒马蹄大黃45克,槟槨18克,三楼18克,我术18克,制丸,如菜子大,空腹时服用。适用于内热腹痛,热气上冲而呕
泻下药是以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为主要作用,是治疗大便秘结、肠胃积滞或实热壅滞等病症的一类药物,包括芦荟、番泻叶、火麻仁、牵牛子、巴豆、大黄等。现代研究证实,泻下药均能刺激肠道黏膜,增强大肠蠕动力,而引起腹泻。临床中应用此类药物时需适当配伍行气药以助导滞;或配伍补阴药、补气药等以攻补兼施;或配伍解表药以表里双解。另需注意:部分泻下药药性峻猛,且具毒性,内服此类药物,易伤人正气,因此需注意用量及用法,病愈即停,不可多服久服;久病正虚、年老体弱者慎用,妇女用经期、胎前、产后应慎用,部分下泻下药如番泻叶等服用后可能出现腹痛反应;使用泻下药时,必须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否则病重药轻,无法发挥疗效,病轻药重,又伤人正气
老祖宗们留下的偏方,很多简单且实用!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用得着的时候,那就存起来吧,同时也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们,相信它的真的能帮到大家的!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