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生汤(张锡纯)
治痨chai羸弱已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亦治女子血枯不月。
山药一两玄参术鸡内金牛蒡子三钱
我编的方歌:
资生汤热脉虚数,山药玄参术鸡蒡。喘促咳嗽饮食少,亦治血枯与不月。
内经阴阳别论里面说,“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在女子为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这个二阳指的是阳明。问:是什么主思呢?张锡纯认为是心和脑相辅助来主思。脾主思是什么意思?因为脾土主静,静而能够思考。
其实内经还说,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三阳为病发寒热。这一阳和三阳,讲的是病状,二阳这句讲的是病由。
又问,胃和大肠都叫阳明,你怎么知道所谓二阳指的是胃呢?张锡纯说,一般内经说某经,指的都是足经。因为足经长,手经短,足经可以统手经。
张锡纯说,资生汤里面有三味药是不可挪移之品。哪三味?山药白术鸡内金。因为补脾胃。其中啊,这个山药得是生的,张锡纯说熟的就分毫无效。
玄参,本经谓其微寒,善治女子产乳余疾,且其味甘胜于苦,不至于寒凉伤胃。所以用玄参退热。本经还说玄参补肾气,所以治痨chai之阴虚尤宜。
牛蒡子体滑气香,润肺利肺。与山药、玄参并用,大能安嗽定喘。为佐。
生地黄。张锡纯说热甚者加地黄五六钱。他说地黄生用,凉血退热之功诚优于玄参。为什么要热甚了才加生地呢?因为不到时候就别加,怕碍脾胃。
--------------------------------分割线---------------------------------------
十全育真汤
治虚劳,脉弦数细微,肌肤甲错,形体羸瘦,饮食不壮筋力,或自汗,或咳逆,或喘促,或寒热不时,或多梦纷纭,精气不固。
人参四钱黄芪生山药知母生龙骨生牡蛎丹参三棱莪术
我编的方歌:
十全育真治虚劳,参芪山知龙牡丹。三棱莪术通气血,寒热汗咳精多梦。
这个方治痨chai,是张锡纯用了张仲景的大黄庶虫丸和百劳丸的思路。用活血来治虚劳。他说,虚劳和血痹的关系。“虚劳者必血痹,血痹之甚未有不虚劳者。所以治虚劳必先治血痹,治血痹亦即治虚劳。”
有人要问啦,三棱莪术是否太猛了?张锡纯说大黄庶虫丸里的大黄干漆水蛭更猛呀!为啥张仲景不用三棱莪术?因为本经就没这两个药,是南北朝以后那个陶弘景之后才记载有三棱莪术。
那为啥么有三棱莪术?因为不光活血,它俩能调气。“补药中用为佐使,将有淤者淤可徐消,即无淤者亦可借其流通之力。”
又问,怎么不用熟地呢?比如减味地黄丸和左归饮都能治阴虚发热,怎么这个方不用呢?张锡纯说:熟地我用得多了啊!比如八位地黄丸的加减——
吸不归根之喘逆——加苏子白芍
下虚上盛之痰涎——加陈皮白芍
消渴小便频数——减茯苓泽泻三分之二
阴虚不能化阳,小便频数积成水肿——去附子,加知母白芍
还有六味地黄丸作汤之加减:
如破之头疼——加川芎知母
非常之眩晕——加胆草青黛
还有用大量熟地的——
下焦不固之滑泻——熟地四两,茯苓一两
通阴虚不利之小便——熟地四两,白芍一两
温病阳浮而阴不应,不能作汗——熟地阿胶大滋真阴
一切伤寒外感,下元虚惫而邪深陷——重用熟地补下元,托邪外出
……
但是吧,唯有治阴虚劳热之证,病情轻的话,熟地用用还行,若脉数至七八至的,鲜有效。
那怎么有地黄丸治阴虚发热的说法呢?是哪里说错了吗?
答案为,首先,你这说法中的六味地黄丸不是仲景的六味地黄丸,是后世的。仲景的和后世的啥区别?组成和用途有区别。
组成上,仲景的六味地黄丸用的是生地和桂枝,后世的是熟地和肉桂。
用途上,仲景六味地黄丸治:
1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2虚劳腹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3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
4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饮一斗,小便一斗
5妇人转胞,胞系了戾,不得溺
你看啊,这仲景六味地黄丸,治少腹膀胱的病多,它不是正治痨chai的方呢!
张锡纯还说了,这仲景六味地黄丸,是开淤血之药。怎么讲?
盖生地逐血痹(熟地无斯效),桂枝调营卫从而气血自理(按:桂枝自己能调营卫?),本经谓山茱萸逐寒湿痹,牡丹皮虽辛凉却能破血,附子大辛大温温通血脉。所以它们组合起来有逐痹开淤血之功!
问:仲景肾气丸为啥用丸剂不用汤剂?
答:汤剂要煎,一煎,生地就黏了,就像熟地了,那它逐淤之力就减了,所以用丸剂。张锡纯举了个徐灵胎的例子:徐灵胎治咳嗽时用的人参,是将人参切小块送服,不是煎的。病人不知道,自己有一次煎了人参吃,咳嗽就加重了。所以煎服方法是这么个区别。
回来看十全育真汤里黄芪与知母这个药对。
天怎么才能下雨呢?必阳气温暖上升,而后阴云会合大雨随之。
黄芪温升补气,就是快要下雨时上升的阳气;知母寒润滋阴,就是下雨时汇集的阴云。二药合用,阳升阴应,云行雨施。“膏泽优渥烦热自退”。
咦,痨瘥多属肾,黄芪和知母如何对肾起作用?通过肺。黄芪大补肺气,益肾水之源,因为气旺自能生水;知母滋肺津,肺脏调和了就能生水。(按:知母也可以直接滋肾阴吧)。不过啊,要是阴虚热甚,那还像前面说的,加生地八钱。
好!现在来看看十全育真汤的方义!
来分几个组。
黄芪人参:黄芪补气,人参培元气之根本;
知母山药玄参:补阴
三棱莪术丹参:化瘀
龙骨牡蛎:取其收涩之性,助黄芪固元气(我想问,生龙牡有收涩之性吗?);本经谓龙骨主癥瘕,后世本草谓牡蛎消血,所以取其开通之性又助三莪消淤滞。并治虚汗多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