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合理用药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邀请我国著名医药专家孙忠实、王汝龙、贡联兵、章友康、张石革等,开展常见病合理用药系列讲座。这些讲座,以临床用药指南和作者多年用药经验为依据,针对用药中容易忽视的问题、混淆的概念、发生的错误,结合国内外药物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深入浅出地予以介绍。
手足癣临床合理用药
疾病概述
足癣又称脚癣或香港脚,俗称“脚气”,是发生于脚掌、跖与趾间皮肤的表浅部真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白色念珠菌、玫瑰色毛癣菌等)感染,主要传播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接触足癣者;或是使用足癣者的鞋袜、日用品。另外,共用澡盆、澡池、浴巾和拖鞋,如不进行彻底的消毒,极易感染脚癣。诱发足癣的因素很多,尤其是下列人群:(1)多汗者:足跖部多汗,由于汗液蒸发不畅,皮肤表皮而呈白色浸渍状,趾间最明显,严重多汗者可起水疱,或角化过度,易继发真菌感染。(2)妊娠期妇女:内分泌失调使皮肤抵抗真菌的能力降低。(3)肥胖者:指(趾)间间隙变窄,潮湿易诱发间擦型脚癣。(4)足部皮肤损伤者:破坏皮肤的防御屏障。(5)糖尿病者:对真菌感染的抵抗力差,易诱发间擦型足癣。(6)长期服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者:使正常的菌群失去平衡,细菌被杀死而真菌大量繁殖而诱发足癣。
手癣(Tineaofhands)又称掌风,为发生在手掌、手指外的光滑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多继发于足癣。
临床表现
依据致病真菌种类和患者体质、表现的区别,足癣常分为5种类型:
1.间擦型:常发生在第3、4趾间,也可波及全趾,趾间皮肤浸软、脱皮、部分趾间皮肤皲裂,有时有红色的糜烂面,有臭味,夏重冬轻。
2.水疱型:常发生在足跖、足缘部,常有水疱成群或散在,局部皮肤潮红,有时继发细菌感染,水疱变为脓疱,以夏季多见。
3.鳞屑型:常发生在足跖部,损害以鳞屑为主,伴有稀疏而干燥的小水疱,局部有红斑、丘疹,四季皆可发生,以夏季多见或加重。
4.角化型:常发生在足跟、足跖、足旁部,皮肤干燥粗厚、角化过度,皮肤纹理增宽,易发生皲裂,四季皆可发生,以冬季多见或加重。
5.体癣型:常发生在足背部,损害以典型的弧状或环状的体癣改变,常并发体癣,以夏季多见或加重。
手癣与脚癣相同,依致病真菌种类和患者体质、表现的区别,也分为5种类型,即间擦型、水疱型、鳞屑型、角化型和体癣型。
上述间擦型、水疱型、鳞屑型、角化型等脚癣,往往几型同时存在,仅以某型较为显著。自觉瘙痒、抓破后常继发细菌感染,感染后可致红肿、疼痛、糜烂、活动受限,腹股沟淋巴结肿胀。
药物治疗
1.治疗原则:局部应用抗真菌药为主,全身用药为辅,杀灭致病的真菌,控制真菌或细菌感染,治愈浅表性足癣,并预防复发。常用的有咪唑类药如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酮康唑、奥昔康唑和克霉唑等,丙烯胺类药有特比萘芬、萘替芬等,吗啉类阿莫罗芬和吡啶酮类环吡酮胺等。有机酸中的水杨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冰醋酸等兼有角质溶解和抑制真菌作用,也常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
2.对水疱型脚癣可外搽复方苯甲酸酊、十一烯酸软膏,或用10%冰醋酸溶液浸泡或应用1%特比萘芬霜剂、咪康唑霜剂,外用涂擦,一日1~2次,连续2~4周
3.对间擦型、糜烂型脚癣,先用0.1%利凡诺液或3%硼酸液冷湿敷后涂敷含有5%水杨酸或5%~10%硫黄的粉剂,无明显糜烂时可应用足癣粉、足光粉、枯矾粉,或局部涂敷复方水杨酸酊或复方土槿皮酊,一日3~4次,连续15天,在渗出不明显时,可用10%水杨酸软膏按常规包扎,每隔2天换药1次,连续3~4次。
4.对鳞屑型和角化型足癣可用复方苯甲酸软膏、3%克霉唑软膏、2%咪康唑霜剂、10%水杨酸软膏或应用1%特比萘芬霜剂,外用涂擦,一日1~2次,连续2~4周,或应用包扎治疗,每隔2天换药1次,连续3~4次。
5.可选用复方苯甲酸搽剂、3%克霉唑乳膏、2%咪康唑霜剂、1%环吡酮胺乳膏、5%水杨酸酒精或复方苯甲酸软膏、复方十一烯酸软膏涂敷,一日1~2次。或1%特比萘芬霜外用涂擦,一日1~2次,连续2~4周。
治疗手、足癣的最佳方法是采用药物封包治疗,睡前选用10%水杨酸软膏、复方苯甲酸软膏、20%尿素乳膏(可任选其一)涂敷于足上,按摩5~10min,用塑料簿膜和3层纱布包好,每隔1~2天换药1次,连续1~2周。
6.全身治疗
可用0.02%呋喃西林溶液、0.1%利凡诺溶液、0.05%小檗碱(黄连素)溶液或3%硼酸溶液湿敷,伴严重细菌感染者,可服抗菌药物,如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红霉素、g拉霉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等。足癣尤其是角化皲裂型足癣推荐口服抗真菌药治疗,但依曲康唑、特比萘芬对水疱型足癣不如外用药效果好;对糜烂型足癣不宜提倡。对伴发脓皮病、毛囊炎、疖肿等细菌性感染,可外用莫匹罗星、红霉素软膏。
7.中成药
选择具有清热利湿、清血解毒功能中成药皮肤病血毒丸、湿毒清片,一次3~4片,一日3次。外用可选擦癣药水、丁芎癣药水、紫椒癣酊、冰硼散、金万红软膏、足光粉、麝香风湿油、复方土槿皮酊、华佗膏等涂敷。
用药提示
1.注意药品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局部抗真菌药后偶见局部刺激、瘙痒、烧灼感、皮肤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等。偶见过敏反应、接触性皮炎或局部刺激症状,如红斑、烧灼、干燥、瘙痒、刺感、起疱、脱皮、荨麻疹等。可即停药或更换药物。如皮肤有糜烂面(水肿、糜烂、疼痛),应以冷3%硼酸液、0.1%利凡诺液冷湿敷,一次至少20min,再应用洗剂、粉剂,暂时不用乳膏、软膏剂。
2.注意与糖皮质激素的适宜联合应用
(1)在体、股、足癣尚未根治之前,原则上禁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如曲安奈德(去炎松)乳膏、氟西奈德(肤轻松)乳膏,以免加重真菌病变。(2)为防止复发,治疗在感染症状消失后需再持续1~2周。(3)为减轻炎症和过敏反应,抗真菌外用制剂可与糖皮质激素配合成复合制剂,如益康唑曲安奈德软膏,复方酮康唑软膏等,由于合用的是中、强效激素,因此此类复方制剂不能用于皮肤薄嫩处,更不能长期使用,以免产生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4)对于顽固、泛发或有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可选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如伊曲康唑一日mg,连续15d,或一次mg,一日2次,连续7d。也可用特比萘芬一日mg,连续7~14d。
3.1%环吡酮胺乳膏外用仅有给药量的1.3%吸收入血,表皮角质层吸收较多,真皮层较少,但仍高于最小抑菌浓度,指甲表面涂敷该药可渗入甲下,部分可进入甲床。对阿莫罗芬过敏者、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禁用阿莫罗芬。注意阿莫罗芬不应大面积用于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炎症明显的皮肤,且不应用封包疗法。
常见病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高血压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冠心病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心律失常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6——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7——调脂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8——治疗咳嗽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9——治疗哮喘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0——治疗感冒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1——治疗过敏性鼻炎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2——治疗结核病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3——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4——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5——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6——治疗腹泻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7——治疗便秘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8——治疗幽门螺菌感染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19——治疗急性胰腺炎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0——抗排异药临床合理应用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1——治疗前列腺增生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3——治疗痛风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4——造影剂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5——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6——运动系统慢性损伤临床合理应用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7——治疗关节痛和关节炎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8——治疗偏头痛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29——治疗癫痫病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0——癌症镇痛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1——肠外肠内营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3——1型糖尿病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4——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5——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合理应用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6——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合理应用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7——尿崩症临床合理用药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8——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39——多发性硬化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1——重症肌无力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2——脑出血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3——足月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4——小儿便秘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5——小儿发热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6——儿童感冒和流感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7——佝偻病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8——小儿咳嗽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49——阴茎勃起功能障碍(阳痿)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0——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1——前列腺炎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2——轻中度烧烫伤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3——痔疮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4——疖肿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5——荨麻疹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6——寻常痤疮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7——日光性皮炎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8——带状疱疹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59——手足口病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60——雀斑与黄褐斑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61——冻疮临床合理用药
常见病合理用药讲座62——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临床合理用药
明明白白使用OTC讲座系列:耳疮
牙痛
风热喉痹(急性咽炎)
鼻鼽
虚火喉痹(慢性咽炎)
阴痒
湿疹(中药篇)
痤疮(中药篇)
月经不调
痛经
头痛
失眠
黄疸
胁痛
腹痛
泄泻
呕吐
胃痛
便秘
发热
咳嗽
感冒
慢性肝炎辅助治疗
晕动病
滴虫阴道炎
痤疮
疖痈
湿疹
跌打损伤
关节痛
牙龈炎
牙痛
咽炎
外耳炎
结膜炎
叶酸缺乏症
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B12缺乏
维生素B6缺乏症
过敏性皮肤病
便秘
腹胀
恶心呕吐
贫血
咯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