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七月八月半蚊子嘴似钻
然而还没到五月芝芝的耳边已经开始听到“嗡嗡”的烦人声
最可恶的是,自己经常成为蚊子的攻击对象
穿个短袖出门,身上常莫名其妙的多个“红豆冰”
蚊子虽小,战斗力可不低
据科学研究表明,蚊子传播的疾病多达80种
其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
更是闹得全球各国人心惶惶
在一般观念里
我们认为蚊子是以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为目标搜索猎物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事实上,影响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衣服的深浅、汗液、体温..
尤其是体温高、爱出汗的人
分泌出的气味含有较多的氨基酸、乳酸和氨类化合物
蚊子对此类气味尤其偏爱
所以这也能解释
为什么婴幼儿、醉汉、孕妇更招蚊子
防蚊的招数千千万比如
蚊香、蚊帐、驱蚊液..
但过了时间,自己依旧会成为蚊子的目标
在日本,就有一些科学家
试图通过另外一种方式
解决这个困扰了人类多年的烦恼
除了靠气味上驱赶蚊子
他们想到了另一种奇葩手段
这种方法说来好笑
让蚊子自己“滑倒摔一跤”
这听起来是不是相当滑稽?
但这帮研究人员还真不是随口开个玩笑
甚至为此专门做了一个对比试验
来验证这个技术的可行性
首先他们在实验室观察
蚊子在仿人体皮肤上
从停留到吸血的时间
借助高速摄像机的记录,蚊子先是接触皮肤
0.01秒的时候,蚊子先降低冲击对自身的震动
在非常短的时间段里
通过步足上的感觉毛确认接触的是皮肤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见
不到0.1秒的时间
蚊子完成了从降落到固定再到收翅的过程
然后将口器插入皮肤
总过程只需要0.22秒左右
着实让人惊讶
通过对蚊子这一系列的动作进行研究
科学家试图对其在吸血前的一系列动作进行破坏
让蚊子无法停在皮肤上
也就无法触发吸血的步骤
研究人员把一种名为シリコーンオイル的油性物质
涂抹在仿皮肤材质上对蚊子的行为继续进行观察
从高速摄影机的反馈中我们可以看出
蚊子先是准备进行降落
因为无法落脚所以继续振翅飞离皮肤表面
在另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将该物质涂抹在其他物体上
也观察到了同样的现象
原因是该物质
能够让蚊子的步足接触后产生一股牵引力
类似于毛细现象
毛细现象(又称毛细管作用)是指液体在细管状物体内侧
由于内聚力与附着力的差异、克服地心引力而上升的现象
这样的牵引力对于蚊子这样的小生物来说
像是发出了一个危险的信号
代表着自身可能被拉进液体无法逃离
无法稳稳落在皮肤表面
自然也就无法完成吸血这个动作
自然界就有一种动物靠这种方式
让自己一次又一次逃过蚊子的追捕它就是河马
河马的汗水是透明的
但随着时间过去就会逐渐变成深红色
这种特殊的汗液不仅能防晒,还有驱蚊的功效
在年9月《科学报告》上
刊登了一篇由日本科学家发表
名为《Mosquitorepellenceinducedbytarsal
contactwithhydrophobicliquids》的科学论文
就从液体的角度剖析了其驱蚊的效果
通过对河马进行研究
科学家发现蚊虫在河马汗液的停留时间
相比其他同类物质更短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河马的汗液能驱蚊
假如真的将该原理应用到产品上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
人类对于蚊子的恐惧真的能一去不复返…
假如这样的产品问世
你愿意去尝试吗?
其实除了河马
自然界也有一种防蚊植物
——柠檬桉
柠檬桉是一种常绿大乔木
高可达40米,胸径达1.2米
干形高耸通直,树皮光滑洁白
被誉为“林中仙女”
用它所提取的柠檬桉叶油
作为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
推荐四种有效的驱蚊成分中
唯一的植物来源成分
能提供长达6小时的避蚊和俾虫的防护
芝芙莲驱蚊乳液
就含有这种神奇的植物成分
而且它不含香精
味道混合着淡淡的柠檬和薄荷香
长效防蚊香味宜人
无论是宅家还是外出
它都能给你长达6小时的守护
还不赶紧闭眼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