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河南多地连续暴雨
现在
医院为您送上
预防洪涝灾害健康关怀!
关于灾后常见疾病,一定要留心!
↓↓↓
1.呼吸道疾病暴雨及水灾时,淋雨、受寒、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容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鼻涕、唾液、痰液中均可能含有病毒,通过喷嚏、咳嗽、说话将病毒散播至空气中,感染他人。也可以通过共用脸盆、毛巾、餐具等传播,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涕、咽干、咽痛、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部分有头痛、浑身酸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发热、畏寒等。
2.肠道传染病灾区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和副伤寒、其它如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耶尔森氏菌等细菌引起的细菌性腹泻病,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引起到病毒性腹泻病,以及隐孢子虫等寄生虫腹泻病。其他肠道传染病还包括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手足口病等。
①痢疾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每次大便数量不多,常带有脓血和粘液,每日几次到十几次,里急后重(大便后仍有未解完的感觉,肛门下坠感)。起病较急,高热可达40℃以上。儿童多见中毒性菌痢,可以表现为高热、昏迷、抽搐,却没有腹泻,病情较凶险。
②伤寒及副伤寒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患者伴有便秘或腹泻,腹胀,右下腹肠鸣,右下腹疼痛等。
③霍乱起病急,先泻后吐,剧烈腹泻,每日几甚至几十次的腹泻,一般不伴有腹痛,无里急后重。先为泥浆样或水样便,含粪质可见粘液,很快转为米泔水样或洗肉水样便,无粪质且次数更多。每次大便量可达m1之多。成人一般不发热,儿童可见低热。
④甲肝、戊肝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尤其闻到油腻味道恶心明显,可有呕吐,少数人伴有发热,肝肿大,肝区疼痛,尿黄、眼黄等。
⑤红眼病主要症状为眼睛发红,发热,发痒,疼痛,怕光,流泪,分泌多,早晨起床时分泌物可将上下眼睑黏住,但视力不受影响,有的病人会感觉到头痛。
⑥乙脑主要经蚊虫叮咬传播,传染源主要为家畜及家禽,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严重者有意识障碍、抽搐等。
⑦流行性出血热主要同鼠类有关。起病急,发冷、高热,患者常极度疲乏,剧烈头痛、腰痛、眼眶痛、同时有“酒醉貌”。
⑧手足口病大多数患儿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躁、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如有以上症状的病人医院就诊,同时做好个人防护。
俗话说“大灾之后有大疫”,洪水退后3-5天是灾后防病的关键期,预防重点在“病从口入”。在此,医院提醒市民,灾后注意做好四件事。
1选用清洁、安全的水源和食物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对临时的饮用井水、河水、湖水、塘水等,要进行消毒处理。自来水水管或水龙头如被污染,退水后应充分清洗管路,水龙头表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餐具须清洁并消毒后使用,进食前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水产品,不吃剩饭剩菜、生冷食物,不到无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
2蹚水后要及时清洗,外出尽量穿胶鞋暴雨后地上的积水中有许多细菌、病菌,长时间浸泡在污浊的水中,可能会患上一些皮肤疾病,比如脚气(足癣)、浸渍性皮炎、皮肤外伤感染等,严重的甚至患上丹毒,建议大家外出尽量穿上胶鞋。趟过积水的朋友,回家后要及时清洗皮肤,出现破损要及时消毒。
3对泡水或进水的房间内外环境进行彻底的清理清除污泥和垃圾杂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清理室内物品,清刷卫生间,必要时对房间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修补禽畜圈,粪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区域。
4清除蚊虫的孳生场所及时检查生活、工作周边环境有无积水环境,如废弃器皿、花盆、小水坑及沟渠等,清除可能蓄积有蚊幼虫孳生的各种水体,疏通下水道。储水器皿要勤换水,加盖防蚊。不触碰溺死的动物尸体,搞好周围环境卫生,喷洒消毒杀虫药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