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号当时写着写着觉得没意思就弃号了,没想到四年后重启是因为疫情
大概汇报一下
我家在纽约郊区,在日本和韩国数据刚刚上涨比较快的时候,果断囤了足够的米面粮油,水,纸巾,罐头,也囤了口罩、湿巾、手套和酒精,甚至连洗衣液,眼药水,洗碗液都囤够了。发了囤货的照片给国内的好朋友,她说你这能开小卖部了。
其实,我今年想从囤积癖转型断舍离的啊。。。活命要紧吧,断舍离什么的,随他吧。
后来去韩国超市补货一次,去中国超市补货一次,主要是青菜水果肉类面包。群里团购了几次水果,其他再无购物,也几乎不出门。
准备的还算充足和从容,但忘记囤冰柜和手消,目前都已经买不到了。手消后来有邻居帮忙买到一瓶。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口罩用掉两个(中国超市、团购各用掉一个)
纽约数据开始上涨时,孩子学校还没停课,便请假在家,三天后,3月13日,学校通知放假,当日又改为无限期停课。
纽约当下的情况不是很乐观,数据每天四位数的增长(3.21确诊量人),已经遥遥领先其他各州,州长要求大家在家办公,关闭一切非必要的店铺,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我所在的郡有上千确诊,增速惊人。
还好,从上周起,大家都开始乖乖听话了,去超市抢东西就是因为要乖乖宅家,比起满不在乎可是让人心里踏实多了。另外,路上和公园的人终于少了,昨天我还破天荒看到一个遛狗的老外戴口罩。
美国一共有两艘医疗舰,(不是10艘,不是35艘,请所有写文章的朋友认真做翻译。。。)一艘派去波士顿,一艘送来纽约,疫情最严重的两个地方,纽约这艘四月到达,医院,但是据说是接受普通病人,医院的床位收治新冠肺炎病人。
新闻里都有,这里讲讲自己的零碎日常。
在纽约郊区,平日里,车流状态是“川流不息、但不拥挤”,是一种“有人陪,没人挤”的比较舒服的状态。这种流量的交通中,看得到生活的有序展开,但又不至于被塞车淹没。
今天晚上八点去取团购的水果,一路几乎只有我一辆车在行进,大路口平日里起码有二三十辆车在等,现在也只有一两辆,与之对应的是各家车位都乖乖停着车。
水果拿到了一箱芒果,一箱火龙果,前两天还幸运的买到了一个西瓜,很开心。其实超市是有水果的,但目前压缩一切多人聚集的可能,保护自己,尽量不给重压下的医疗体系添乱。
具体如何压缩外出呢,说出来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蔬菜做好规划,按照储存程度难易来决定吃的顺序;
多买易储存的水果蔬菜,比方胡萝卜、萝卜、土豆、洋葱、佛手、苹果什么的。
学做泡菜,因为泡菜可以储存比较久;
腌鸡蛋,因为这样可以把鸡蛋的储存时间拉长;
木耳等干货和新鲜菜搭配吃,这样蔬菜可以吃的更久;
最最重要的是,谁都不要剩饭。
你看,一个家庭妇女还得学运筹学
医院物资告急,华人风险意识比较强,多少有些囤货,邻居群里号召大家把囤的口罩捐给医生。大家把各种型号款式的都拿出来,捐了小几百个各式N95(其中大多都是医院规范的,现在也没办法了),还有一千多个普通医用口罩,医院。我捐了两盒,留下了开封的自己备用。
今日又说警察和消防员也没有任何防护,群里又在新一轮募捐,大家也都没有多少存货了,戏称给他们的是百家衣。我打算捐掉costco买到的一盒手套和一桶洗手液。
当下的各种募捐其实都是杯水车薪,帮忙生扛几天,扛到等国家队就位,请快一点。
所有接触多人的岗位,比如医生、警察、消防员、校车司机、收银员等等,其实都应该做好防护,因为倒下一个,后边也许跟着一串。
医生警察这样的关键岗位,倒一个,便是宝贵的资源方减少一个,而过多的需求方又增加一个。目前不仅是口罩等防护资源紧缺,人力资源也紧缺。
不晓得是不是可以有一个指数,例如每日接触数,比如,每日接触10名陌生人以上的,必须要做好防护。
下午带娃出门骑车,一个非常老的老太太在马路对面跟我打招呼,我扭头往前走了一步,她吓得连连摆手说不要过来,然后连吼带比划的跟我讲,她住在隔了两栋房子的地方,是个律师,平日里都在曼哈顿上班,现在居家办公。我说你记下我的电话,有事儿就给我打电话。她说那太好了,两个孩子都在外州,老公三年前去世了,就她一个人住。我说我搬到这里六年了,她说,没想到六年都没有见过,因为病毒而认识了。
美国独居的老人家很多,一大把年纪了都在工作,现在都在家不能外出,家里也没有人能照应,感觉还是很高风险的。
前两天刚跟隔壁的犹太老太太打过招呼,有事儿打电话,隔着篱笆跟她吼了会儿天,她很不乐观,说据说六个月才能结束。
突然想起校车站旁边的老太太,九十多岁自己住在一栋房子里,还有斜对面貌似也是老人家自己住,偶尔孩子来探望。应该写几张卡片留个号码给他们,万一有事儿也能帮一把。
在美国这几年,社区这个概念越来越觉得亲切,社区是真真切切生活的小环境,因为基本上你交的税就是花在你所居住的社区,娃的教育,社区的安全,图书馆,街道,邻里。。。不管你多不爱社交,跟这住着住着,都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社区发生的一切。
看着疫情数据地图,心里五味杂陈,想到一个多月之前邻居们拼命的搞物资回国,为国内日日揪心。一眨眼,自己所在的村镇就处在几乎是全美最严重的地方,前线的医生不够防护,警察消防员不够防护,依然日日揪心。
跟国内父母视频聊天,依然是各种报平安,说没事儿,有的吃、有得玩,隔离的很开心啊。但最近两天情绪有点绷不住,没想到一下子自己所在的地方确诊过万,没想到国外四处炸开花,全世界就这样突然停摆,这次疫情对发达国家尚且是个大考,落后国家,不敢想。
邻居医生好可爱,从一月底到现在一直是战斗的主力军,刚开始铆足劲儿救助国内,现在继续铆足劲儿救助本地,她朋友圈写,别说打上半场和下半场没问题,打个加时赛都不怕,看到这句忍不住乐了,人小小的,劲儿足足的啊。有这样的人在,心安。
都加油呀!
.03.22纽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